DB54∕T 0395-2024 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西藏自治区)

ID

5D41BE0135994A449E79F2F734B236A4

文件大小(MB)

0.18

页数:

9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40,CCS B 64 54,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54/T 0395—2024,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2024-09-15 发布2024-10-15 实施,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54/T 0395—2024,I,目次,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造林地选择..2,5 整地..2,5.1 造林地清理.2,5.2 穴状整地2,5.3 鱼鳞坑整地.2,5.4 整地时间2,6 造林..2,6.1 苗木选择2,6.2 造林技术2,7 幼林抚育管护3,7.1 幼林抚育3,7.2 管护.4,8 基础设施配备4,9 造林技术档案4,附录A(资料性) 樟子松形态特征及生物、生态学特性..5,附录B(规范性) 土壤施肥量及方法6,附录C(规范性) 樟子松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6,DB54/T 0395—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格桑曲珍、杨涛、李炳章、史社强、王玉婷、石长春、罗竹梅、单增罗布、旦,增尼玛、赵俊、杨德康、刘喜东、南吉斌、赵晓彬、刘冬林、孙艳、毕作林、李耀海、闵晓航、土旦江,层、旦增朗杰,DB54/T 0395—2024,1,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樟子松造林地选择、整地、造林、幼林抚育管护、造林技术档案等方面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西藏自治区范围内樟子松造林生产作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松科(Pinus)松属(Pinus svlvestris),常绿乔木,为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在中国天然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北纬50°以北)和呼伦贝尔草原东南部,生长较快、适应性强,是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其形态特征及生物、生态学特性参见附录A,3.2,造林,在疏林地、灌木林地、迹地、其他规划用于造林绿化的土地上,营建或恢复森林的过程,3.3,纯林,小班中有一个造林树种组成,或虽由两个以上造林树种(包括所有乔灌木树种)组成,但主要造林,树种的株树占全部造林树种总株数的80 %(不含)以上,3.4,混交林,小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造林树种组成,其中单个造林树种的株树占全部造林树种总株数比例均在,80 %(含)以下,3.5,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动植物等有害生物,DB54/T 0395—2024,2,4 造林地选择,选择海拔3900 m以下,荒山荒地、沙地及石砾砂土地区,不宜选择积水地带,盐渍化土壤,5 整地,5.1 造林地清理,适用于造林地上有碍于造林作业的地被物或采伐剩余物,不进行林地清理无法整地或整地很困难的,造林地,5.2 穴状整地,穴状整地适宜于各类立地条件,一般采用圆形坑穴,大小因苗木规格和立地条件而异。穴径(长或,宽)40 cm~60 cm,穴深50 cm~70 cm。将穴上部的表土与下部的心土分别放置,穴坑好后将上层表土,填入穴中,将心土与有机肥充分混匀后苗木栽植时填入根部四周。土壤条件差的栽植地,可采用客土,5.3 鱼鳞坑整地,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域陡峭的需要蓄水保土山地造林,鱼鳞坑为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外高内地,长径沿等高线方向开挖,短径略小于长径,长一般为60 cm~80 cm,宽一般为40 cm~60,cm,深度一般为50 cm~70 cm,5.4 整地时间,在造林当年土壤解冻后进行,或者上年秋、冬季土壤封冻前整地,也可随整随造,6 造林,6.1 苗木选择,6.1.1 苗木规格,采用5 年生以上的容器苗或者土球苗,苗高120cm~150 cm,冠幅50 cm 以上,容器规格为21 cm×,26 cm 以上,土球规格30 cm×30 cm 以上,6.1.2 苗木质量,造林所用苗木应达到 GB 6000 规定的Ⅰ、Ⅱ级苗木标准。同时,要求苗木色泽正常、顶芽饱满、根,系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优先使用本地过渡驯化1 年以上的苗木。根系较完整,提苗不脱袋,脱袋散土率≤10 %,6.2 造林技术,6.2.1 时间,春季造林:樟子松造林以春季造林为主。在土壤解冻后、苗木顶芽萌发前进行,一般为3 月中旬~,4 月下旬,DB54/T 0395—2024,3,雨季造林:须在新稍木质化之后进行,注意雨情动态,适时造林。以下过透雨后,出现连阴天时为,最好时机。一般为 7 月中旬~8 月中旬,6.2.2 密度,根据苗木规格、造林目的和立地条件而定。株行距2.5 m×3 m 或3 m×3 m 或3 m×4 m 为宜,初植密,度55 株/667m2~89 株/667m2,品字形配置,6.2.3 苗木装卸,苗木装卸时一定要轻拿轻放,防止土球……

……